歷史沿革HISTORY
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是在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隊基礎上創辦的延安外國語學校。她是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抗日戰爭形勢發展的需要而成立的,從一開始就受到了 黨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新中國成立以來,她一直是我國培養外語人才,特別是培養外事翻譯的主要基地。目前是我國語種最多的一所外國語大學。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半個多世紀的發展過程中,周恩來、朱德、陳毅、葉劍英、楊尚昆、廖承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對學校的發展極為關心并加以具體指導。 1980年前學校歸外交部領導。1980年后歸國家教育部領導,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以“三個面向”為指導,對傳統的外語辦學模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和探索,逐步由以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的外國語學院向多語種、多學科、多層次的外國語大學發展。

校史大事年鑒YEARBOOK
1941年3月 | 在延安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成立俄文隊;不久,發展為俄文大隊(下屬一、二、三隊) |
1985 | 增設對外漢語和圖書館信息管理兩個專業,并于當年開始招生。 |
1994 | 經原國家教委(現為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