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窮的語句都由有限的語音(元音、輔音)構成;成千的不同語音又由二十來個發音動作構成。這些發音動作也即語音特征(也稱“區別性特征”),它們是語音研究的基本單位。自從 Jakonson et al.(1952)發表以來,有關特征理論的一些根本問題仍然存在不少爭議。
本期學術講座實驗室邀請到美國密西根大學語言學系端木三教授帶來題為“語音特征:如何構建完整的特征系統?”的學術講座。講座將介紹近年來的腦神經研究,說明特征并非虛擬概念、而是已經被確認的神經結構;并介紹如何根據 Duanmu(2016)的方法,從音系數據庫推導構建跨語言的特征系統。
歡迎在線觀看講座并參與互動!
?
【講座主題】語音特征:如何構建完整的特征系統?
【主 講 人】端木三(美國密西根大學語言學系教授)
【講座時間】2021年6月23日(周三)19:30-21:00(北京時間)
【主辦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
【直播鏈接】
騰訊會議:https://meeting.tencent.com/s/wtrmRlWeIXgy
會議ID:434 205 177(密碼:0623)
【主講嘉賓簡介】
端木三 (San Duanmu),美國密西根大學語言學系教授。1981-1986年在復旦大學外文系任教,1990年獲MIT博士,1990-1991年在MIT做博士后,1991年至今在密西根大學語言學系任教。研究重點是語言的共性,特別是音系方面的共性。論文下載見個人網頁:www.umich.edu/~duanmu
?
附:講座摘要參考文獻
1. Duanmu, San. 2016. A theory of phonological featur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 10.1093/acprof:oso/9780199664962.001.0001.
2. Jakobson, Roman, Gunnar Fant, and Morris Halle. 1952. Preliminaries to speech analysi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ir correlate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網絡教育學院 & 人工智能與人類語言重點實驗室
2021年6月21日